汽车金融:敢问路在何方?

消费升级,是这个时代每个国民难以避开的话题;销量下行,却是2019年每一位汽车市场参与者难以避开的话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44.4万辆和2065.2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0.4%和9.7%。在消费需求不足、国六标准带来的技术升级压力、新能源补贴大幅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4S店的大面积亏损和部分头部机构的离场成为这场汽车行业寒冬的最佳注解。

汽车销量下滑,对汽车金融业务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据智信研究院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汽车金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已经初显“缩表”趋势;与此同时,众多“汽车新零售”平台纷纷失败,都无可奈何活成了汽车金融公司,部分主体甚至资金链断裂而出局。

但是,凛冽的寒风中,汽车金融市场亦有亮点可循:国补政策的退坡使得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提前释放,二手车交易市场依旧活跃引得众多机构纷纷入局,同时金融科技的助力也进一步提升了汽车金融的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中短期行业仍难言乐观,但就人口基数及汽车金融渗透率而言行业长期依然看好,在此过程中,资管机构需要发掘自身业务禀赋,结合市场热点,挖掘汽车行业供-产-销-消等各环节的业务潜力。

一、汽车金融的路,到底在哪里?

从目前情况来看,当前汽车金融市场的投资机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新能源汽车与跨界资本。

虽然经历了一波新能源政策补贴的滑坡,新能源汽车市场“哀鸿遍野”,但一些跨界资本(如传统车企、互联网企业、房地产公司等)的进入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了新的力量。11月28日,工信部组织召开联席会议讨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全面取消了新能源补贴政策,同时提出了“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协调推进、开放发展”的16字方针。据智信研究院调查了解,市场上典型的跨界资本在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后,无论是在上游零部件还是下游的供应商布局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多的融资需求。

但是,与传统车企不同,此类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形成足够的产量和品牌竞争力,因而很难在银行拿到足够的授信额度。这样的背景下,资管机构可以尝试以投行等资本视角下寻找机会。在寻找业务标的时,随着“6.25”新能源国补政策的退坡,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上半年提前释放,后续的新能源市场会进入到拼实力、拼技术、拼服务的竞争中来。

2、汽车后市场电商化。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已达到1.3万亿元,各类围绕汽车后市场进行赋能的电商平台陆续孵化,如途虎、乐车邦、车享家、天猫汽车、京东车管家等平台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业务内容也涵盖了汽车美容、养护、专业维修、汽车视频、轮胎、车改装等全品类后市场服务。此类汽车后市场电商平台在汽修店、采购、零部件库存融资等方面都存在较多的需求。而在互联网电商业务快速发展以及汽车后市场主力人群年轻化的背景下,消费者也会将网购的习惯延伸到了汽车后市场中来,有力地支撑了汽车后市场的规模。

但是,具备此类需求的电商平台相对较小,且往往会出于经营成本低+服务远程化的原因会将实体店下沉到四线及以下城市,经营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在此类情形下,资管机构可以考虑以授信、股权投资等方式进行资本注入,同时搭载“场景+平台”或“场景+厂商”的形式进行风控赋能。

3、汽车互联网新零售。

此类业务是目前非4S店销售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互联网平台通常会选择通过租赁、消费分期等方式加载销售场景,同时还有很多企业会选择围绕二网(又称二级经销商,与4S店相对应,是非授权体系项下的汽车经销商)进行融资,进而也衍生出了短期的流动性资金贷款需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类二网库融的模式往往会涉及到客户下沉的问题,经营的稳定性相对较差,所以在授信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和汽车后市场电商平台类似的问题。

4、主机厂的租赁和保理业务。

为了缓解上游的采购压力,主机厂体系内往往会成立租赁公司和保理公司,且据智信研究院调研结果显示,此类模式的落地案例在近年来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此类业务并不算是新业务模式,目前已形成了包括基于主体信用的流贷、基于应收账款的线上、线下保理(包括联合保理和再保理等)以及ABS、ABN等在内的多种业务形式。当然,此类模式未来还会衍生出更多的参与者和产品,如公募ABS、私募ABS、ABN等,资管机构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提供资金,资本市场媒介(如财务顾问)、结构性融资参与(如联合融资、银团)等角色都是未来服务的形式与角色。

5、整车物流金融。

各大主机厂项下的物流企业都需要有内部TDS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的支持,此类主机厂与物流承运商之间的应收账款往往会通过TDS系统进行记录,从而形成安全、有效、完备的信息流(类似于当前区块链的信用加持作用),资管机构可在充分区分物流承运商层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此类场景,与大型物流承运商合作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而对于小型物流企业而言,由于缺乏强大主机厂的增信,服务场景相对较为单一,可依托三方增信等参与方进行风险控制,同时通过大数据手段把风险控制在前端。

6、移动出行平台。

此类平台自2018年开始集中孵化,并在2019年集中落地。根据智信研究院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11月底,市场中已出现包括曹操出行、摩羯出行、如褀出行、欧拉出行等在内的20余家主机厂体系内出行平台。主机厂项下设置此类移动出行平台,其初衷一方面是解决主机厂的产能和库存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在尝试完善汽车服务场景、拓展业务体系。但是,此类平台往往都处于烧钱阶段(虽为主机厂项下,但往往不可能简单地走车辆赊销的模式,故而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车辆购置和人员配备),同时尚未形成有效的业务模式(类似于之前的ofo共享单车),资管机构在与其合作时,需要格外注意该类平台的经营性现金流以及可抵押资产规模,防范其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

7、二手车库融。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车主之间也会存在更加频繁的转换,此类场景直接助推了二手车市场的火爆。从二手车的认证到销售,从车辆的维修到保养,对于与主机厂存在长期合作关系的二手车平台而言,主机厂可以承担相应的销售调节职能,此类平台经营稳定性足够好、同时有主机厂的加持,资管机构可以积极寻求与其合作。

二、小结

虽然当前汽车金融市场正在经历严冬,但这个冬天里,还有诸多机遇静待发掘。根据智信研究院的调查,目前众多头部资管机构对汽车金融市场仍抱有相当大的业务热情,无论是新车、新能源汽车、二手车、汽车后市场、整车物流金融、移动出行平台等业务模式,还是流贷、线上保理、ABS、ABN等新旧产品,汽车金融市场里,有需求,有场景,也有远方。

来源:资管云

活动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