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以来,各家租赁公司相继发布中期业绩。
其中,中船租赁在上半年的表现可圈可点,期内创收、盈利皆位于行业前列,其盈利能力期内溢利涨超20%,年化资产回报率(ROA)达5.4%,年化平均净资产回报率(ROE)达18.4%。
据克拉克森研究统计,2023年上半年,新造船价格高位攀升,达到2009年1月以来最高水平,但受集装箱船和干散货船收益回落影响,克拉克森海运指数平均值同比同比下降近40%。船舶及航运市场整体呈现“船价高企,运价回落”状态。外部环境并不乐观,但中船租赁逆势保持增长姿态,实属不易。
一体两翼,逆势展现活力
方法用得对,事半功倍。中船租赁坚持“一体两翼”经营模式,在船舶租赁和运营投资两个板块深耕发力,奠定了其逆势破局的基础。
以船舶租赁和运营投资做“两翼”,为中船租赁带了“固定收益+弹性收益”。其固定收益主要包括融资租赁和长期固租,这类业务收益已经锁定,不受航运市场波动的直接影响;弹性收益业务则是其通过自主或联合投资的方式,在市场低位下单造船,船舶交付起租后投入短期和即期市场运营,这类业务受即期航运市场影响较大。
在今年“船价高企,运价回落”的市场环境下,“两翼”都有了足够的施展空间。
上半年,中船租赁执行短期租约的合营油轮船队投资收益逆市提升,26艘短期及即期运营的船舶共为集团创造利润约2.8亿港元。
其中8艘成品油、化学品运输船实现归属集团投资收益0.98亿港元,同比上涨162.4%;6艘7.5万吨级成品油轮实现归属集团利润约0.91亿港元,同比上涨63.4%;4艘超大型液化石油气船队实现归属集团投资收益0.61亿港元,同比上涨39.7%。自营的8艘散货船,实现净利润0.34亿港元。
与此同时,中船租赁紧抓新造船市场船价高企、船位紧张的机遇,挖掘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细分赛道,创新清洁能源产业合作新模式,承接高质量二手船项目,2023年1-6月,中船租赁新签船舶8艘,交付起租4艘,提前回购9艘。
两类业务的开展,为中船租赁提供了“逆周期投资、顺周期运营”的跨周期战略,在保障公司整体经营稳健的同时,也能分享到航运市场波动增长的红利。这样的资产配置,使得中船租赁在逆周期中更具活力。
懂船、懂船东、懂市场
中船租赁成立于2012年6月,并于2019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是大中华区首家船厂系租赁公司,也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唯一的红筹上市公司,中国船舶集团对其间接持股比例75%,是第一大股东。
有着中船集团的深厚背景,是中船租赁在船舶租赁领域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中船租赁自身航运专业能力突出,既懂船,也懂船东,还独具船舶产业金融视角,发展至今,已然在我国船舶租赁领域有着不可或缺的一席。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船租赁船队规模总计为155艘,其中起租运营124艘,31艘正在建造,运营船舶平均船龄约3.8年。1年期以上租约(即不包括即期运营项目和1年内到期租约项目)平均租约剩余年限为6.8年。按合同金额计,在运营船队组合中,海上清洁能源装备、集装箱船、液货船、散货船、特种船分别占41%、7%、18%、19%、15%。
正是有着自身专业优势,中船租赁也牢牢把握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反弹机遇,签订2艘豪华客滚船;顺应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新增2艘10万吨智慧渔业养殖工船;服务杭州亚运会水上文旅项目,签订4艘绿色混动游船,实现境内人民币船舶租赁项目新突破,促进船舶电气化、推动院所科技成果转化。
关于绿色发展,中船租赁也正积极谋划布局,7月,中船租赁与航运管理公司、油气运营商(运输需求方)进行三方合作,联合投资2艘17.4万方LNG运输船,构建风险共担、收益锁定的三方共赢模式;8月,发力能源运输市场,利用境外的政策便利,新签2艘VLCC二手船融资租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