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全球范围飞机租赁业务布局 访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总裁赵桂才

3月28日,由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银租赁”) 100%持股的工银航空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银航空租赁”)正式在香港成立,推动航空租赁服务迈上新台阶。工银航空租赁的设立对工银租赁航空金融业务的布局有何助益?如何看待中国的航空租赁市场?日前,《金融时报》记者就上述问题专访了工银租赁总裁赵桂才。

记者:越来越多的中资租赁公司走向世界舞台参与国际竞争,工银租赁的核心竞争力与业务发展逻辑是什么?

赵桂才:工商银行集团在品牌、资金、产品线、全球网络等各方面的支持,是工银租赁的突出优势。伴随整个租赁业的发展,自成立以来,工银租赁依托工商银行强大的品牌、客户、渠道和技术优势以及自身集约化、专业化的经营模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金融租赁产品和服务体系。

我们始终认为,外部市场需求的变化,只是公司能够持续发展的外因,而公司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与公司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稳步提升,是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公司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在航空租赁产品的设计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上,工银租赁进行了哪些探索?工银航空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的设立,对工银航空金融业务的布局与发展有何助益?

赵桂才:工银租赁在飞机租赁业务发展过程中,创新发展了多种业务模式,实施了一系列具有较大经济社会影响的重大创新项目,比如在外资垄断的背景下,工银租赁2009年年底通过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设立特殊项目公司(SPV)的方式,向南方航空交付一架飞机,开创了中国式保税租赁,免除了国内航空公司从境外租入飞机需承担的预提税和营业税,打破了国外租赁公司在我国飞机租赁市场的长期垄断。

据统计,2007年以前,中国的飞机租赁市场95%为国外租赁公司占据,而十年后的2017年,中国租赁公司则占据了中国市场在租飞机总数的51%,同时,占据了世界飞机租赁市场的11%。2017年,中国市场新增租赁飞机中,中资租赁公司占据了85%以上。

香港在开展飞机租赁业务方面具有良好的金融、法律和税务环境,有利于公司发展和巩固亚太地区业务,并与爱尔兰、中国内地的业务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形成飞机租赁业务全球化发展的良好布局。工银航空租赁成立后,将真正实现境内外一体化运营,进一步提高飞机租赁的专业化经营水平,提高管理运营效率,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

记者:作为工银租赁航空租赁领域专业的子公司,公司对工银航空租赁的发展有哪些具体规划?

赵桂才:工商银行在香港批准设立工银航空租赁的过程中,也明确了未来的战略发展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区位优势和打造国际飞机租赁中心的政策优势,整合工银租赁境内外航空租赁业务,实现专业化独立运营,未来将其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飞机租赁公司,通过与母行的行司联动成为全球航空金融的领导者,成为中国国产大飞机销售的重要平台,全面支持中国飞机制造业发展壮大。

工银航空租赁成立后,将以香港为运营基地,加强全球范围的业务布局,未来将在欧洲、美国、亚太和国内设立区域中心,形成深耕市场、区域联动、优势互补、运作高效的全球营销网络。工银航空租赁将不断提高飞机租赁的专业化经营水平,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推动工银航空租赁业务的全球化发展。

记者:与国外市场相比,中国的航空租赁市场有哪些不同之处?

赵桂才:相比国际市场,中国航空租赁市场有一定的独特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租赁观察网: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旗下自媒体平台。

 
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起源于2014年,是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服务平台,被誉为租赁界的“达沃斯”。

活动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