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内,三架波音飞机遭到中方“退货”。据法新社4月23日报道,波音公司首席执行官凯利·奥特伯格23日证实,由于中美贸易战,中国已停止接收新飞机。
此次波音事件的核心矛盾,源于中美贸易战的对等关税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国内航司引进波音飞机的成本大幅增加,这将约束各航司的机队扩张策略,也会对飞机租赁市场造成较大影响。
租赁公司持有波音飞机及订单情况
据奥特伯格透露,波音原计划2025年向中国交付约50架飞机。现阶段来看,这些面向国内的待交付订单均可能面临延迟交付甚至退货选择,影响范围取决于政策的演变情况。
根据波音官网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尚有6319架未完成的总订单,其中对国内航司及中资租赁公司有399架飞机未交付,包括南航的30架737 MAX等。
图:波音部分未交付订单情况

来源:boeing官网
根据航班管家数据,截至2025年3月,全国航司运营波音飞机超过1500架。这其中,有相当部分飞机由中资租赁公司提供租赁服务。
以下是5家公司在其业绩公告中公布的持有波音飞机的情况。
表:5家租赁公司持有波音飞机情况含订单(架)

来源:上市公司2024年、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
飞机租赁是高度全球化的业务,租赁公司的客户分布于全球各地。从客户分布来看,截至2024年末,按飞机价值计算,国银金租来自中国的承租人客户占比为24%,中银航空租赁的这一比例为19.3%。
实际上,近些年来受波音飞机安全事件的影响,波音在华份额已下滑,国内航司基本不再新增采购订单。近期最大的订单分别是来自中银航空租赁(2025年3月)和国银金租(2024年9月)的各50架。根据两家公司的公告,两批飞机订单的交付期直至2031年,距今尚远。
未来转战空客或商飞C919
对于飞机租赁公司,在连锁反应下,短期内可能面临租赁需求结构的变化:波音新飞机租赁交易放缓,而现有租约的续约谈判增多。
关税战或加速国产替代。一家中资租赁公司高管透露:我们正在评估将未来订单转向空客或商飞C919的可能性,甚至考虑建立人民币结算体系,以规避美元波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航空业此前就已受困于飞机交付能力不足。根据航升咨询数据,空客2025年一季度总交付量为134架,距离全年预计的850架有较大差距;波音一季度总交付量130架,受中国市场影响,二季度可能出现预料之外的变动;中国商飞一季度仅交付了1架飞机,此前计划2025年交付30架。
关税政策对于航空业的影响是全面的、长期的、复杂的,从受影响的设备类型来看,所有“原产于美国”的航空器、航空发动机和航材的进口活动都将受到影响,包括波音飞机及零部件,美国贝尔直升机、GE发动机等。
目前来看,引进新飞机已被按下暂停键,但存量运营产生的航材维修费用也会造成较大的支出压力。对于存量服役的飞机日常运营维护,可以考虑选择国产设备替代,或是保持观望,等待政策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