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重卡租赁运营风险提示

电动重卡销量高速增长,其保有量持续扩大,运营规模随之扩大,有更多的运营商投身电动重卡运营领域。

 

随着电动重卡运营规模扩大,电动重卡运营模式也不断创新发展。据绿色重卡了解,电动重卡运营商们的运营模式各不相同,重金购车自己运营、购车租赁运营、租赁车辆联合运营等模式层出不穷。

 

由于租赁运营模式不断创新发展,其商业模式面临着模式不够完善、操作不够规范等一系列市场风险。

 

持车主体资金风险

 

电动重卡租赁运营模式多元化发展,其持车主体也各不相同,有主机厂集团所属持车平台企业,有地方国企持车平台企业,有混合制持车平台企业还有民营持车企业等。

 

主机厂集团所属持车平台企业一般是与货源稳定的运力企业展开合作,更多的是“以租代购”模式合作,在约定的年限(一般为3~5年)之内,把车辆租赁这个运力企业,运力企业按期付款(租赁费用,租赁费用包含车辆购置费用),等年限一到再以象征性的价格(如1元/辆)把车辆转让给运力企业,完成车辆销售。

 

这种合作模式由于约定年限较长,在货源出现较大变动,运力企业收益不足时,无法及时按期付款,甚至不再付款,持车平台面临着回收车辆,最终变为车辆租赁运营商的风险。

 

地方国企持车平台企业与混合制持车平台企业其合作模式相对多元,有纯租赁车辆、以租代购、联合运营等模式,其业务大多集中在一定区域内,面临着货源不足、运营里程不足的风险。

 

民营持车企业一般从事纯租赁运营业务,车辆在全国范围内租赁。民营持车企业资金相对薄弱,大部分是分期购车,当车辆闲置时,将面临收益减少,无法按时还款,车辆将面临被收回等风险。

 

所有的持车平台企业,还将面临一个最大的风险,即车辆贬值的风险,车辆价值大幅缩水,租赁价格下跌,车辆盈利周期延长。

 

车辆租赁风险

 

电动重卡租赁运营,在车辆的租赁时期,面临着较多的风险。在“以租代购”租赁模式中,当车辆租赁方因经营困难无法继续支付租金,车辆可能被租赁公司强行收回,而租赁方此前支付的款项难以追回。

 

电动重卡的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成本高昂,维修费用远超传统燃油车。许多租赁合同中未明确约定维护责任,导致车辆出现故障时,租赁公司与租赁方互相推诿。例如,电池衰减是电动重卡的常见问题,若合同未规定电池更换或补偿条款,租赁方可能被迫承担高额维修费用。

 

除了以上租赁风险,近期有电动重卡运营商向绿色重卡爆料,有部分不法分子通过新成立的企业(企业法人为不相干的第三方人士,并非真正的运力企业,编者提示)向持车平台企业租赁电动重卡,但并不真正从事运营业务,而是把租赁的电动重卡以二手车的价格转手卖给其他企业,谋取利益。

 

据爆料运营商称,当其发现车辆异常(电动重卡一般安装有车辆定位管理运营系统),想找回车辆时,才发现合作的租赁企业并非真正的运力企业,其企业法人是为出租身份信息的第三方人士(出租、出借身份信息属不法行为),难以找回车辆,从而造成巨大的车辆损失。

 

爆料运营商还称,其通过法律途径追回了部分租赁车辆,还有部分车辆仍未追回。在追回的过程中得知,一辆423kWh的电动牵引车,转卖价格为20万元左右。

 

绿色重卡在此慎重提醒各电动重卡持车平台企业,在租赁电动重卡时,一定要仔细考察租赁方的实际运营情况,是否是真正的运力企业。

 

小结

 

电动重卡高速发展,电动重卡租赁市场规模也持续扩大,纯租赁运营、以租代购租赁运营等商业模式,推动了电动重卡租赁市场的发展。

 

也因为租赁运营模式多元化,市场风险也各不相同。无论是租赁公司、物流企业还是主机厂,都需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合规管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绿色重卡

 

---------------------


租赁观察网: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旗下自媒体平台。

 
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起源于2014年,是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服务平台,被誉为租赁界的“达沃斯”。

活动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