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融资租赁行业创新案例集(一):海通恒信、农银金租和招银金租

前言

融资租赁作为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更新于一体的金融行业,深耕产业链、供应链,与传统金融机构差异化发展,已成为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上海融资租赁行业目前已是国内融资租赁行业资产规模最大、业务种类最全、发展环境最优的地区之一。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指导下,为进一步营造鼓励规范经营、支持创新发展的行业生态环境,已连年面向上海融资租赁行业征集创新案例,得到行业各方积极响应,领域涉及绿色新能源、医疗、科创、农业、航空航运、中小微等等,在业务、产品、管理、技术、风控多方面展现行业亮点,提振行业信心。为凸显行业示范效应,协会特别汇总编辑了2022年度入选的15个创新案例。展现行业通过创新破解痛点、堵点,发挥改革突破和先导作用,响应国家战略,在促进产业创新升级、精准服务中小微、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等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下为“创新案例——2022年度上海融资租赁行业创新案例集”的提纲目录:

1.电源侧共享储能项目

2.上海博强重工9亿元2200吨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船直租项目

3.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DA飞机交付创新模式案例

4.汽车“联合租赁”项目

5.租赁资产在线管理平台

6.深远海风电场施工利器——秦航工5000起重船

“直接融资租赁+经营租赁”项目

7.“勘探八号”钻井平台经营性租赁项目

8.医疗器械供应链创新业务——订单融资&备货融资

9.21中核租赁SCP002(绿色)&22中核租赁SCP002(绿色)

10.融资租赁+政策性担保,助力中小微实体企业

11.冬奥有我——氢动力氢能大巴售后回租项目

12.终端物流车项目

13.半导体测试产业“投租联动”创新模式

14.700TEU级电动集装箱船项目

15.助力国产高端矿车出口创两项全国第一


电源侧共享储能项目

海通恒信国际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助力“双碳”战略、共享储能、创新风控方案

一、背景介绍

近几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叠加“双碳”战略要求,电力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消纳压力,带动了储能市场需求。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2025年储能的规模预计突破150GWh,2030年突破660GWh。到2025年,我国储能投资市场空间将达到0.45万亿元,2030年增长到1.3万亿元左右,未来储能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也是未来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必要的基础设施

二、项目情况

常德临澧储能电站直租项目为海通恒信在电源侧共享储能项目首个完成投放的项目。经过公司多方论证,认为湖南省首批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具备商业投资价值,该区域的独立储能可以通过容量租赁收入以及辅助服务收入使得项目具备经济可行性、稀缺性,并具有稳定性及持续性。


在确定了项目方向后,海通恒信通过项目实际情况设计交易结构和盈利方式,将融资租赁模式应用到项目中,对储能电站项目的效益与风险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要求电池设备厂商为一线品牌(项目电池供应商为鹏辉能源,逆变器、储能系统供应商为储能设备龙头阳光电源),确保设备质量;提前锁定部分容量租赁收入,将预租赁收入作为放款前提;并在贷后管理中持续跟进租赁收入情况,要求其提供专业可行的运维方案;国央企作为主要施工方,团队确保项目正常运营规避完工风险。

三、创新点

电源侧共享储能项目通过直租模式为客户及时解决项目资金痛点,从整体租前、中、后各个环节设计风险管理,实现项目各环节闭环。该项目在业务模式上有所创新,同时重点防范由政策变化、自身操作、项目审查等因素带来的风险。


该项目风险在于因设备质量问题出现运营收入大幅下降、容量租赁收入不达标以及完工风险,项目针对业主方购买设备需求,创新打造以租赁物、容量租赁收入为核心的风控方案,将过往主要从业主方信用角度考虑风险控制方案,转变到主要从租赁物视角、项目持续收入视角考虑风险控制方案,从而实现了为湖南省首批储能试点示范项目提供期限长、融资比例高的金融服务方案。


项目的分析方法、交易结构、风险缓释方案在后续该领域的同类型项目的推进提供了新的思路,可复制性强。承租人母公司及实控人在电力行业深耕多年,项目储备资源丰富,该创新项目的落地有利于海通恒信打通储能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优化公司资产配置,提高公司产融协同能力。

常德市电网公司验收反馈送电成功


活动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