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轨交”)发布招标公告,对“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融资租赁”项目进行邀请比选。
该比选对参选机构的资格条件门槛设置不低,其中要求:单笔租赁额不低于10亿元;租赁期限不低于10年;须满足承租人随时提前还款;售后回租;xxir不高于LPR5Y-20bp。任意一项要求不满足,则视为投标无效。
而在“基础条件”中,则在XIRR、租赁比例、租赁物要求、宽限期、留购价款等方面做了进一步要求,整体基调是价低者得、条件优者得。由此可见,在轨交融资租赁业务中,承租人确实拥有更多的议价权。
表1:融资租赁综合比选要素表(节选)
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招标虽然为融资租赁业务,但所邀请金融机构都为银行,没有一家租赁公司。
已开展租赁业务额超百亿
公开信息显示,合肥轨交于2009年正式成立,属国有独资公司,由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设立,注册资本53.59亿元。其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及沿线相关资源开发。
合肥轨交与租赁公司开展业务早已有迹可循,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8月合肥轨交在中登网进行首笔融资租赁登记,三年来,已有6家金租公司与其开展了10笔租赁业务,租赁财产价值合计达128亿元。
表2:合肥轨交中登网融资租赁登记概况
此时,再回看合肥轨交本次招标要求,便不觉得意外,大金额、长周期是其业务“传统”。
上半年,14笔轨交业务均额7.35亿元
今年上半年,竞争力论坛摘取了14笔地铁租赁业务,14笔业务租赁财产价值合计约103亿元,涉及租赁公司与承租人各9家,每笔平均租赁期限7.27年、平均租赁财产价值7.35亿元。
表3:14笔地铁租赁业务概况
地铁建设具有资金需求大、建设时间长、投资回收周期长等特点,而地铁列车、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等设备也是适格租赁物。从这一角度出发,地铁算是租赁公司所青睐的资产。
但从地铁运营本身而言,地铁公司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地铁运营以及广告投放等业务,年报显示,超半数地铁公司的营业收入以地铁运营收入为主,但大多数地铁业务也呈经营性亏损,利润总额对政府补贴依赖度大。
例如:2024年,北京地铁营收141.97亿元、净利润31.53亿元,补贴达248.52亿元,扣除补贴后利润为-216.99亿元;兰州地铁营收8.27亿元,净利润-5.35亿元,政府补贴2.53亿元,扣除补贴后利润-7.88亿元。
这也说明,地铁盈利能力较弱,主要是依赖政府补贴来维持运营,租赁公司在选择地铁项目时,所看重的还是政府的信用背书以及当地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