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水电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风光新能源大规模跃升发展,对系统调节资源提出了更迫切需求,水电功能定位也由传统的“电量供应为主”向“电量供应与灵活调节并重”转变。
水电行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锚定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围绕重大水基地开发、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存量水电改造“三大方向”开展大量工作,总体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主要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完成进度总体符合预期,但是也在水电扩机增容改造等方面面临一定困难。
1 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新增核准目标。截至2024年底,“十四五”以来已核准大型常规水电装机规模约7500万kW,已提前完成规划提出的核准目标;预计2025年,金沙江波罗、奔子栏以及西南诸河部分重大工程仍有可能获得核准,可超额完成规划目标要求。
新增投产目标。截至2024年底,“十四五”期间新增投产常规水电装机容量为3859万kW,较“十四五”期间新增投产4000万kW的发展目标,完成率达96.5%,整体进度符合预期;预计2025年还可新增投产金沙江巴塘、叶巴滩,大渡河巴拉、硬梁包等水电站(机组)。总体来看,“十四五”新增投产规模可如期完成,至“十四五”末投产总规模预计达3.8亿kW。
2 重大任务实施情况
重大水电基地和工程项目。“十四五”期间,金沙江旭龙、昌波,雅砻江孟底沟、牙根一级,大渡河老鹰岩二级等一批大型水电站开工建设;金沙江白鹤滩、乌东德,雅砻江两河口,黄河上游玛尔挡、羊曲等重大水电工程建成投产;大渡河双江口、金沙江拉哇等在建工程稳步有序推进,金沙江龙盘、奔子栏,黄河茨哈峡等水电工程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输电通道方面,“十四五”以来,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川渝特高压输电通道建成投运,金上—湖北特高压输电通道等核准开工,攀西电网优化等重点工程稳步推进,一批特高压输电通道加快布局实施,有效保障了水电消纳。
“十四五”以来,中国水能利用水平显著提升,2021年约为97.9%,2022年约为98.7%,2023年达到99%以上,较“十三五”期间水能利用水平有明显提升。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2024年底获得核准,2025年7月正式开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将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对深入推进“双碳”战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程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工程电力以外送消纳为主,兼顾西藏本地自用需求。
流域水风光一体化规划建设。“十四五”期间,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全国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规划研究,在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黄河上游等西南和西北地区主要流域布局多个水风光基地,装机总规模超过9亿kW,其中新建电源装机约8亿kW。目前,雅砻江、黄河2个流域水风光一体化规划已印发,金沙江上游等重点流域水风光基地规划取得积极进展,有效助推流域水电基地转型升级和可再生能源创新发展。
水电扩机和增容改造。《“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推进大型水电站优化升级,发挥水电调节潜力,科学推进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红水河、黄河上游等水电基地扩机,在中东部及西部地区,适应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对已建、在建水电机组进行增容改造。
“十三五”时期,利用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费中央预算内投资(水电前期工作费)立项开展雅砻江中下游、黄河上游、乌江、红水河等4条河流水电规划调整工作,“十四五”期间完成主要工作并完成技术评审,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4条河流(河段)水电扩机总规模3060万kW,其中雅砻江中下游1000万kW、黄河上游780万kW、乌江540万kW、红水河740万kW。受生态环保等因素影响,目前规划层面上述4条河流水电规划调整尚未批复,项目层面水电扩机和机组增容改造推进相对缓慢。
整体来看,一方面,随着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等新形势,水电作为清洁能源和电力系统“稀缺调节资源”,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随着水电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剩余待开发水电资源的建设条件愈发复杂,开发难度增大,同时生态保护要求日益严格,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压力凸显。